锤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锤子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生态耕作一位草根人物的传奇

发布时间:2020-07-13 19:35:52 阅读: 来源:锤子厂家

农药、化肥、大型机械的广泛投入与使用,是当今农业生产方式的主流形态。无疑,这带来了农产品的增产与高产。不过,这种生产方式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土壤板结、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等等。老一代的庄稼把式们在忧虑这样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土地的耕作、农业的发展是否可持续?然而,忧虑归忧虑,在增产与增收的现实利益面前,农药、化肥的超剂量使用既是一种惯性,又是一种无奈。

河北省枣强县农民安金磊,是个与众不同者。

今年40岁的安金磊读过高中,上过农校。面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型问题,他不仅是个思想者,而且是个身体力行者。十几年来,在全生态农业理念的支撑下,他把村头一块没人要的坡地经营成了良田。

别人的承包地,耕作层只有20多公分厚,再往下用头都刨不动了;而安金磊这块地,深深的耕作层下可见蚯蚓。他这块地里的作物,产量没有别人高,可特别受欢迎,供不应求。安金磊的全生态耕作方式,很多人表示学不来,但没人否定他的方向是正确的。

不一样的土地

8月25日上午,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的田野上湿漉漉的。在安金磊的带领下,我们踏着泥泞,穿过玉米地、绕过棉花田,去看他那块不一样的土地。

这片土地有40亩,位于东紫龙村的村头,原本是一块坡地,划分承包地时,没人愿意要。刚刚接近这块地头,就见有几只大鸟噗嗤嗤地振翅飞了开去。

“什么鸟啊,这么大个头?”面对我们的疑问,安金磊笑着回答:“这是野山鸡。”

野山鸡飞走了,不一会儿又飞来一群喜鹊,然后又是一群麻雀……奇特的是,这些鸟儿们只在安金磊这块地里转悠。原来,他这地里从不打农药,农作物上有虫,引来了各种鸟儿。

安金磊依次向我们介绍他的庄稼:“这几行是豆子,那一片是葵花,再往里面是芝麻……”他一边走一边说着,语气中都带着怜爱和自豪,好像在谈论自家争气的孩子。

“你们看,我这豆子有什么不一样?”安金磊问。记者俯下身去,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发现:“这叶子上有虫眼啊!”对旁人而言,庄稼生了虫,早着急了。可安金磊不急,他说:“我的地里不使农药,肯定有虫子。不过豆子叶即使被虫吃掉一半,也不会影响产量。”

经他这么一说,记者果然发现了虫子。一只颜色鲜艳的昆虫正在豆子叶上悠闲地栖息,安金磊告诉我们:“它叫花豆娘。”一个很美的名字。

由于一路从田间走来,踩在安金磊的地头上,脚下的感觉都不一样,松松的、软软的。这是因为田间生态系统好,是虫子们的功劳,尤其是地里蚯蚓的功劳。

当谷子成熟的时候,常常是“远近的麻雀都在地里开会”。安金磊并不认为这是损失:“这说明我的土地生态环境好啊,生态环境好了,作物的品质能不好吗?”

安金磊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尽管这块地在安金磊承包之前,荒处村头,地力瘠薄,经过他十多年悉心照料涵养,真正成了一块宝地。2004年,马屯镇棉花遭遇大面积枯萎,唯独他这片棉田生机盎然;2006年,连续两个月的伏旱让马屯镇的棉株干渴不已,严重的已经成片死亡,只有安金磊这片地里的棉花长势旺盛。

当然,无灾无害的年份,这块地的产量赶不上那些使用了化肥、农药的地块。安金磊对此很淡定:“对土地的过度索取,终究是不可持续的,过犹不及啊。”

“道法自然”

安金磊有一整套种地哲学。他说这源于老子《道德经》里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安金磊认为,土地应该拥有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包括植物、昆虫、鸟类、微生物等等,这个系统越稳定,地力就越肥沃。

“麻雀做麻雀的事,小草做小草的事,青蛙做青蛙的事,我做我该做的事。微循环畅通了,生态平衡了,自然就可以长出高品质的庄稼。”安金磊以“农耕禅”的态度种庄稼,顺其自然,不苛求,不急功,不强索。

安金磊说,使用农药,在除去害虫的同时,也把那些益虫杀死了。比如蚯蚓,在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土地里就很少见,土地就开始板结,机械的深耕也不能使土地恢复原本的松软。少用、甚至不用除草剂、农药,大量的蚯蚓繁殖起来,它们就成了松土的帮手。

“对田间的虫子,也要辩证地看。”安金磊认为,比如被认为是“害虫”的蝲蝲蛄,它可以起到间苗作用;各种蚂蚁,在深秋时会把草籽收藏起来,作为过冬的食物,第二年地里就不会闹草荒;各种虫子都有自己的天敌,只要生态链条完整,它们就会相生相克,哪一种都不会形成虫害……

当然,安金磊的种植也讲究人为干预和生态技巧。例如,他在棉花地里套种芝麻和豆子,多种棉虫会躲避芝麻的气味而逃离,而豆类的叶子不怕棉虫吃,豆类的根系还有固氮作用,会在地里保留天然的氮肥,下一季正好可以种玉米……

安金磊的生态农业理念源于“道法自然”,他认为那种大棚种植有很大的问题,各种病菌会在大棚里大量繁殖,最要紧的是,这种生产方式是对土地的超额索取,而土地也是需要休息的。

为理想而守望

坐在安金磊家小院的屋檐下,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听他讲述“道法自然”的种植理念,还真有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然而,现实中,安金磊却是一个孤独的前行者。哪怕在他自己的村子里,也难有追随者。

2004年,马屯镇棉花大面积枯萎,病株占到三四成已算幸运,绝收的棉农不在少数。可安金磊家的棉花亩产达到400斤,每天都有不少人来看新鲜。凡是到安金磊家串门的人,都可以得到安金磊赠送的自育棉种。第二年,乡亲们喜滋滋地把它种下去后,长势却跟往年没什么两样。

原来,安金磊棉田的奥秘主要不在种子上,他的耕作方式别人学不了。

每天天刚亮,安金磊夫妇就起床了。6点之前,一定会赶到地里去听鸣虫的叫声。早晨的昆虫最活跃,安金磊一听虫叫声就知道该干哪道农活了。“地里一定要有剌剌蛄,它们是帮你间苗的,可以保证七八成的出苗率。”而其他农户的地里,早已听不到任何虫子的鸣叫。也有赶早下田的乡邻,不过是趁着天气凉快好干活。

安金磊种地,需要自己育种、自己堆肥、自己除草、自己收获,全是手工完成。

夫妻俩天蒙蒙亮时下地,天擦黑了才收工,日复一日,就这样累并快乐着。显然,别人吃不了他们这份辛苦。如今,已没人愿意像他那样种地了。

旁人更学不了的,是他的寡欲。“三口之家,三亩地就可以过上自足的生活。如果人人都想买轿车、住楼房,无休止地追求奢华消费,那三百亩地也不够用。”安金磊说。

安金磊的生活是简单的,他的劳作是快乐的。因为,他是自己理想的守望者。(《半月谈》2012年增刊,记者 张寒 高远至)

山东西装订做

武威定做西服

江西职业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