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锤子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博物馆界的法官制造

发布时间:2020-07-13 19:19:32 阅读: 来源:锤子厂家

依旧是穿着开馆时那件深褐色的长款羽绒服,瘦高的身影快步穿行在展柜间,迎来送往。偶然间,眼角的余光扫到了展品布置上有细微瑕疵,忙扭头嘱咐身旁的工作人员:“把那个法槌再好好摆一下。”

这是中国法院博物馆馆长王海波近日的工作片段。

就在不久前的2016年1月6日,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揭去中国法院博物馆馆名牌上的红绸。之后,这里正式对公众开放,接受预约参观,王海波也成为这座博物馆的首位馆长。

对于这座“法官制造”的司法类行业博物馆,周强院长在揭牌仪式上如是表达自己的期望:“要深入挖掘重要史实、重要案件、重大典型的文化内涵,传承一代又一代审判人员公正司法的宝贵精神,传播公平正义的法治文化,使法院博物馆成为广大法官和社会公众的一个精神家园。”他提出,要把新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皮肤病治疗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司法文化交流基地和人民司法研究基地。

在王海波和他的同事们看来,周强院长无疑是法院博物馆基调的奠定者和方向的把舵人,甚至在很多时候,他还成为了展品的搜集师。“可以说,博物馆是周院长带领大家完成的心血之作。”参与筹建工作的易旺感慨。

十八个月琢与磨

“仅一楼大厅的概念设计方案就前后出了4稿”

在迁至正义路4号前,法院博物馆早在2008年2月就已落成,位于最高人民法院西院。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吕芳曾在文章中写道:当时,一般民众无法随意进入博物馆,因为没有定时、定量的参观者,博物馆也常是铁将军把门,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2013年9月,法院博物馆闭馆,新馆选址工作随即启动。2014年6月,法院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正式开始。从闭馆选址,再到设计、布展、开馆,前后历经近三年时间。

王海波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不得兴建楼堂馆所的精神,采用借用、租用场地的形式而不是另起新楼来建设博物馆。包括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办公楼、一些商业性质的办公楼等在内的不少地方,都曾列在备选馆址的名单中。

“最终,周强院长认为,这处有着深厚历史人文气息的文物建筑是作为博物馆新址的最佳选择。来自文物主管部门的声音也鼓励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文物建筑建设博物馆。于是,经过多方努力,博物馆搬迁至此。”王海波说。

正义路4号曾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办公楼,建成于1910年,是一座西洋式古典建筑:红灰相间的砖石立面、半圆形的铁皮穹顶,把守街道转角,呈向两翼后侧辐射状。从这里到最高人民法院所在的东交民巷27号,不过五百余米的步行距离。

选址问题解决了,但它只是博物馆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之一。就连在专业设计公司工作人员眼中,由于新馆展陈设计和施工周期短、不确定因素多,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

据王海波介绍,从形式设计,到展出内容、章节安排,每一步都经过了反复讨论和仔细修改。其间,周强等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更是多次来博物馆视察,沈德咏、贺荣两位领导多次召开筹建工作协调会,督促落实任务分工,提出指导意见。“记不清开了多少次院党组会、院长办公会和筹建工作协调会。仅一楼大厅的概念设计方案就前后出了4稿,大纲、脚本更是数易其稿……”

从筹建工作正式启动到开馆,18个月的时间,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呈现在人们面前。

视野纵横古今中外

“仅仅反映领导的工作意义不大”

三个基本陈列展厅、六个专题展厅、三个普法互动区、一个法制影视放映厅形成博物馆的大致格局。

进入博物馆,最先映入参观者眼帘的是“全面依法治国,走向伟大复兴”展厅中的半环绕式LED大屏幕。屏幕上,一组组蓝色的司法大数据正不断刷新。

“这实际上是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的显示终端之一。”王海波说,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与震撼力,博物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布展,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法院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典型案例,凸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题。

除了这一展厅,另外两个基本陈列展厅分别展现了中国审判历史以及人民审判历程。六个专题展厅则包括了“法律古籍珍本展”“正义的审判——审判日本战犯”“港澳台地区法院掠影”“外国法院及国际法院掠影”“时世沧桑东交民巷”“古代最高审判机构”等。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既要能体现出中华法文化的源远流长,展示当今法院工作风貌,同时又应具有国际视野,选择并展示世界上其他国家优秀的法文化”,王海波说,这是中国法院博物馆新馆建设的目标之一。

易旺清楚地记得,在一次他负责纪要工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上,周强曾以某地的院史展举例说,面向公众组织策划展览,“仅仅反映领导的工作意义不大”,应该从历史、时空的维度,深刻展现走向法治、走向文明的历程。

“法官制造”的特色

将一些大案、要案判决书送上展台颇为不易

在博物馆新址建设过程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受邀出谋划策。法院博物馆的“法官设计师”们意识到,作为一家司法类行业博物馆,在展品体量上固然难以与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比肩,但他们也能用专业的馆陈实物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一系列大案、要案的判决书,就是这种特色的体现。

在“全面依法治国,走向伟大复兴”展厅一侧的玻璃展柜里,展出了天津、山东法院审判周永康、薄熙来用过的法槌,周永康签字认罪时用过的钢笔,薄熙来戴过的手铐以及两案判决书原件。

这些资料、物品的展出消息一经传开,许多参观者闻声而来。也有不少人询问展出的缘由。“周永康案、薄熙来案影响非常大,社会关注度高。”王海波这样解释。

“在布展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判决书只展出第一页。”亲手将判决书放入展柜中的易旺说,看似一纸判决书,但要送上展台却颇为不易。“这背后,周强院长作出了许多突破,很有魄力。”易旺说。

在筹备阶段,为了让博物馆的展柜变得更加充实,博物馆工作人员经常出差与地方法院协商。一些珍贵的裁判文书资料,则是周强去各地视察归来后,“带给”法院博物馆的,比如由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供的审判杀害刘胡兰凶手的裁判文书等。

清末法学家沈家本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奏折底稿得以在法院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背后亦是周强等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的功劳。当周强得知借展遇到困难,马上指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协调相关事宜。周强认为,这样集著名的历史法治人物与当时热点案件审判于一身的文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必须争取机会展出。

甚至在2014年9月应邀出访法国最高法院时,周强也在为博物馆收集展品。当时,他向法国最高法院院长卢维尔提出,希望能够寻找到已出版的最早的《拿破仑法典》版本并在法院博物馆中展出,以进一步加强中法两国在司法领域的交流。卢维尔当即表示同意。

2015年9月,卢维尔通过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将1806年版《法国民法典》转交周强。于是,法院博物馆增添了一件价值重大、意义深远的民法瑰宝。

“法官设计师”们的审美观念

“修旧如旧,挺好”

除展出内容之外,博物馆工作人员亦在设计形式方面多有琢磨。在与设计公司沟通后,他们拿出了几套展陈设计的方案。权衡再三,王海波还是选择了“专业、简洁、偏冷”的版本向院里上报。“一座法院博物馆应该凸显理性、客观,突出展品,不要让人光看热闹,而应使参观者在无形中接受法律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说。最终,这个方案获得了通过。

一些细节,则在无声地诉说这座“法官制造”的博物馆的审美观念:一楼大厅的LED屏幕整体为透明设计,在其关闭时,不会阻挡福州白癜风医院住人们观看建筑风貌的视线。此外,数面临街的窗户上,只是布上了白色的轻纱,身在馆中向窗外望去,建筑、车辆、行人与街边的槐树影影绰绰,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这样的风格赢得了许多人的认可。

“修旧如旧,挺好。”清末法学家沈家本四世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沈厚铎在参观时点点头说。沿着只是刷过新漆的木制楼梯拾阶而上,在博物馆二楼,他与先祖遗著“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奏折底稿有了一次相隔半个世纪的重逢。感慨之余,沈厚铎告诉王海波,他愿意将自己整理的一些珍贵史料捐赠给博物馆。

有意捐赠史料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李国光。1997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了首例二审经济纠纷案件,李国光担任审判长。如今,庭审时的黑白照片成为法院博物馆展板的一部分,也勾起了这位首批中国大法官的回忆:当年,审判员开庭着装还不规范,“有的还戴项链”,现在这些都已成为历史……

百年建筑的新篇章

馆藏数量与参观者人数突飞猛进

更多人通过拨打电话,向博物馆表达了无偿捐赠藏品的愿望。博物馆的电话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诸多捐赠者中,一位律师让易旺印象深刻。

这位律师是一位法律文书收藏爱好者,在其藏品中,有较高价值的有十余件。“虽然我收藏了很多年,但是在我手里,只是个人的把玩,放在你们那里,价值和意义更大。”他告诉易旺,“你们随便选。”

在过去的一年中,法院博物馆藏品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从老馆大约五百来件,到现在的七千六百余件。从数据上看,新馆开馆两周的参观人数总量超过两千人,日峰值达到五百余人。而在过去,博物馆一年的参观人数也才在3500人左右。

“应该说,这是地理位置、展出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王海波认为。他透露,就博物馆是否收费的问题,也曾有过不同声音,但出于希望更充分地发挥公众教育功能的考虑,周强院长决定以预约参观的形式免费开放。

据法院博物馆里年轻的讲解员们的观察,这里的参观者来自各行各业,以中老年人居多,但也不乏年轻人的身影。中老年的游客往往会在一件藏品前站立很久。至于年轻人——在他们的留言条上,诸如“棒棒哒”“哎哟,不错哦”的评价时不时蹦出来,也有人工工整整地写下建议:“可以办得更活一点。”

穿越了岁月的风霜,正义路4号静静地矗立在街角,依旧是百年前的样貌。不过,在法院博物馆向社会征集而来的馆标图样上,它却有了一些不同——根据周强院长的指示,设计者在建筑穹顶之下添上了一个象征公正的天平。

这幢百年老建筑的主题和生命,显然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记者 尹丽)

广元职业装设计

天津订做西装

马鞍山工作服订做